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拆弹专家 生死时速 | 心脏大血管外科顺利完成A型夹层急诊手术
发布时间:2025-3-16 来源: 浏览:9次

在医疗急救中,分秒必争,任何微小的突破都有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转折点。近日,南医大四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顺利完成主动脉夹层急诊外科手术,挽救了一名在车祸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并伴有全身多处骨折的重症患者,解除了患者体内潜伏的“定时炸弹”,彰显了我院在处理复杂创伤病例中的整体救治能力和在医疗急救领域的专业水准。

意外降临  危机潜伏

59岁的于女士(化名)不幸遭遇车祸,致全身多处损伤伴胸痛,由120急救中心送至南医大四医院。患者反常的胸部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极度的躁动不安引起了医务人员的注意。当班医生当机立断,开放胸痛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完善了主动脉CTA检查,结果提示创伤性主动脉夹层。

发生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后,只有10%~15%的伤者可以在抵达医院时存活,院内伤后24h的病死率为55%。胸主动脉损伤是交通事故致死的第二原因,仅次于颅脑损伤,死亡率极高!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的拖延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与此同时,于女士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急!

多学科协作  精准诊断

时间就是生命!在于女士确诊主动脉夹层后,医院立刻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骨科、介入科以及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专家迅速会诊,制定详细的救治方案。心脏大血管外科徐骁晗主任迅速作出判断,患者夹层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但是向上逆撕裂波及升主动脉,主动脉随时可能破裂,情况极度危急,需要立即行急诊外科手术。

紧急手术  争分夺秒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死危机,心脏大血管外科温中源博士立即组织科室讨论,鉴于患者创伤性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极高,决定即刻实施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手术。医护团队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病情与手术风险,并快速完成术前备血与其他准备工作。此时已值深夜,南医大四附院心脏手术室灯火通明。这场手术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素质和生理耐力的极限挑战。

手术室里,气氛紧张而凝重,外科、麻醉、体外、护理各个团队有条不紊地紧密配合。医生们凭借精准的术前影像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小心翼翼地将每一处病变血管与人工血管吻合,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却又坚定果敢。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战,当手术室的门终于缓缓打开,徐骁晗主任的一句:手术很成功,请家属放心!让早已焦急不已的家属们喜极而泣。手术团队终是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让一个家庭在2025年得到了最好的慰藉。

多学科诊疗  守护健康

术后,于女士在ICU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宣告了她在与死神的对抗中已经基本胜利。转入普通病房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相应治疗,目前于女士已经顺利出院。

此次救治充分展示了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复杂心血管疾病诊治上的深厚技术积淀,以及应对急危重症患者时高效的团队协作与快速反应能力。南医大四附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多学科协作,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守护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专家解读

主动脉夹层  潜伏的杀手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被称为“人体内的定时炸弹”。通常情况下,该疾病源于主动脉内膜的破损,致使血液渗入主动脉壁的中层,进而形成夹层血肿,并有引发进一步撕裂的风险。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夹层有可能向心脏等关键器官逆向撕裂,进而引发猝死。鉴于此,早期确诊及快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在具体的分型方面,由于主动脉自心脏发出后先向上再向下形成弓型结构,如果夹层侵袭到了临近心脏的向上行走的“升主动脉”,则破裂、致死风险极高,称之为Stanford A型。本例患者即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方法。

手术需要开胸,把被夹层破坏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血管全部更换为人工血管,并与负责脑部供血的重要血管一一相连,还要放一个覆膜支架,把远端的降主动脉张开。

本例患者的特殊性还在于其主动脉夹层由车祸外伤所致,尽管由车祸等外伤引发的主动脉夹层病例较为罕见,但其易被其他疾病症状所掩盖,导致误诊,进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于遭受车祸等外伤的患者,若出现胸痛、背痛等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典型症状,需提高警惕,并考虑进行主动脉增强CTA检查,以确诊是否存在“人体炸弹”状况,进而及时实施“拆弹”治疗,防止病情的延误。

专家介绍

邵永丰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胸心外科教研室主任

点击可直接预约挂号

从医经历: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从事胸心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擅长项目:终末期心衰心脏移植及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全弓置换及胸腹主动脉置换、微创心脏瓣膜修复、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David手术)、孤立性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等。2021年7月在江苏省率先开展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至今已完成15例,无手术死亡。带领科室成为江苏省心室辅助装置唯一培训基地。参与制定房颤外科治疗国际及国内专家共识3部及左心辅助装置国内专家共识1部。

学术任职: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第一届中国心室辅助技术质控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医院学会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ISMICS)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AAHVD)中国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学组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心源性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胸痛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胸心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理事、江苏省器官移植分会委员、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编委、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安徽医学编委、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南京市十佳医生、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级医院评审专家、江苏省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专家、江苏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大型医院巡查市级专家库成员、江苏省药品集中采购评审专家、事故技术鉴定暨医疗损害鉴定专家。

科研成果: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32.1,主持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4项。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南京市五一劳动者奖章。

徐骁晗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点击可直接预约挂号

从医经历:从事胸心外科工作20余年,首尔峨山医院心脏外科访问学者,江苏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成员。

擅长项目:冠心病、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成人先心病的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的外科及介入治疗,熟悉胸部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学术任职: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科研成果:近几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著1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承担省级及市级课题各一项。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温中源

心胸外科

主治医师

从医经历:曾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等国内一线心脏中心进修。

擅长项目:先天性心脏病的综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与围术期管理,肺结节的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综合治疗。

学术任职:亚洲儿科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协会(AAPCHS)会员。

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tal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等SCI杂志发表论文两篇,发表中华级论文多篇。主持一项南京医科大学校级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