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四附院心胸外科顺利为一名左房黏液瘤患者完成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患者术后两小时便脱离呼吸机,第二日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01
病例背景
一向健康的梅女士(化名)突发脑梗,至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黎宏斐主任团队接诊后为梅女士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仔细的检查,发现梅女士的脑血管基本通畅,并没有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也没有通常易导致脑梗发作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那因何会突发脑梗?医生们正感疑惑时,心脏超声科传来警报:在梅女士的心脏内发现了一颗定时炸弹--左房黏液瘤。黏液瘤的碎片脱落极其容易导致血管的栓塞,这意味着导致梅女士突发脑梗的罪魁祸首,很大可能就是这心脏黏液瘤。
完善检查后发现心房肿物大小:62mm× 24mm,并且舒张期瘤体部分脱入二尖瓣口左室内,堵塞了二尖瓣瓣口这个心脏内最重要的血流通道。患者病情十分危急,随时可能瘤体或者附着血栓脱落,发生心源性卒中进而导致猝死等巨大风险隐患,手术刻不容缓。
02
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
在梅女士一家万分焦急之时,四附院心胸外科团队紧急出动,在南医大一附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邵永丰教授团队指导下,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完善了术前各项准备并联合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等多学科进行MDT讨论。经讨论,专家们为梅女士制定详尽的术中、术后监护方案及缜密的治疗方案,最终决定尽快为其实施微创心脏黏液瘤切除术。
考虑到梅女士年纪并不大,且身材较为瘦弱,心胸外科团队在南医大一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徐骁晗教授的带领和帮助下,为梅女士实施了“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急诊手术。相较于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势。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需要劈开患者的胸骨,手术切口长达接近20cm,术后不良反应多,面临恢复缓慢、容易胸骨愈合不良甚至哚开、疤痕丑陋等诸多问题,而胸骨下段小切口仅需8cm甚至更短,较好的避开了传统开胸手术的诸多缺陷。
心胸外科团队通过特殊的体外循环管道及手术器械,建立了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专家们小心翼翼划动手术刀,硕大的黏液瘤出现在大家面前。梅女士的黏液瘤根部较大,整个趴在心脏的左心房里,几乎占满了左心房。一点一点仔细切断黏液瘤的根部后,手术团队完整拆除了这颗隐藏在梅女士心里的“定时炸弹”。
拆除了这颗阻碍心脏搏动的心脏黏液瘤后,梅女士的心脏重新恢复了动力,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整个手术耗时仅两个多小时,手术切口仅8CM!
术后,梅女士被送入ICU进行后续治疗,经过重症医疗团队的努力,术后仅两小时,梅女士便顺利脱离了呼吸机,第二天一早便顺利下地活动并回到了普通病房与家人团聚。
问
什么是心脏黏液瘤?
心脏肿瘤无论良恶性,临床均比较少见,其中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心脏肿瘤,约占50%,病人年龄大多数在3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心脏各个房、室均可发生黏液瘤,位于左心房者最为多见,约占80%,以良性居多。
问
心房黏液瘤有什么危险?
01
梗阻
位于左心房的黏液瘤可引起心力衰竭和梗阻症状。肿瘤生长至房室瓣口,并经瓣口出入房、室时,可出现不同程度自觉症状。根据黏液瘤附着的位置,出现包括左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动脉高压、肺水肿)或右侧(外周水肿,腹水,肝肿大和其他静脉高压症状)心力衰竭症状。且症状多与体位有关,在站立位置,因为重力会导致肿瘤向下移动,可能会发生肺充血和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猝死等。
02
栓塞
心脏黏液瘤的组织松散、易碎、易脱落。左侧黏液瘤易栓塞脑和视网膜动脉,其次是下肢动脉,内脏,肾和冠状动脉,有时甚至在腹主动脉。颅内和颅外血管阻塞,导致脑梗塞、偏瘫、癫痫发作、失语、视力障碍和进行性痴呆等,右侧黏液瘤脱落则引起肺栓塞。
03
全身症状
全身非特异症状在黏液瘤常见,如食欲不振、反复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痛、肌肉疼痛、血沉增快、贫血、血清球蛋白增高等。
问
心脏黏液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
首选超声心动图,可显示瘤体形态、大小、位置及瘤体回声情况,同时可观察瘤体的活动度,瘤体的附着位置。
问
心脏黏液瘤如何治疗 ?
心房黏液瘤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施行手术摘除肿瘤,避免肿瘤发生恶变以及突然堵塞房室瓣瓣口引致猝死,或肿瘤碎屑脱落并发栓塞。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也较过去提升很多。近年来,微创心脏手术愈发受到重视,微创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较轻、美观好、出血少、恢复周期短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心胸外科开展的本例手术采用微创小切口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诊疗效果,为我院乃至江北新区的心脏外科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把优质的医疗技术切实带到了江北百姓的身边,持续践行着江北百姓“看病不过江”的誓言。
南医大四附院借助南京医科大学优质资源,依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教授团队,致力于建设心血管疾病救治中心,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扎根江北,辐射苏北、皖东,推动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国内先进医疗技术,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邵永丰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胸心外科教研室主任
从医经历: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从事胸心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擅长项目:终末期心衰心脏移植及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全弓置换及胸腹主动脉置换、微创心脏瓣膜修复、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David手术)、孤立性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等。2021年7月在江苏省率先开展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至今已完成15例,无手术死亡。带领科室成为江苏省心室辅助装置唯一培训基地。参与制定房颤外科治疗国际及国内专家共识3部及左心辅助装置国内专家共识1部。
学术任职: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第一届中国心室辅助技术质控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医院学会心房颤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ISMICS)会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AAHVD)中国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学组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心源性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胸痛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胸心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理事、江苏省器官移植分会委员、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编委、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安徽医学编委、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南京市十佳医生、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级医院评审专家、江苏省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专家、江苏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大型医院巡查市级专家库成员、江苏省药品集中采购评审专家、事故技术鉴定暨医疗损害鉴定专家。
科研成果: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32.1,主持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4项。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南京市五一劳动者奖章。
徐骁晗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医经历:从事胸心外科工作20余年,首尔峨山医院心脏外科访问学者,江苏省第十批援疆医疗队成员。
擅长项目:冠心病、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成人先心病的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的外科及介入治疗,熟悉胸部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学术任职: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科研成果:近几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著1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承担省级及市级课题各一项。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温中源
胸外科
主治医师
从医经历:曾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等国内一线心脏中心进修。
擅长项目:先天性心脏病的综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与围术期管理,肺结节的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综合治疗。
学术任职:亚洲儿科与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协会(AAPCHS)会员,
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tal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等SCI杂志发表论文两篇,发表中华级论文多篇。主持一项南京医科大学校级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