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成功开展一例三维标测下室早射频消融术,解决了困扰患者5年的“心”病。
52岁的吕女士因“反复心悸5年”来我院就诊,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48小时早搏数达到33223次(16%)。心悸严重影响了吕女士的生活,而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射频消融。
肖平喜主任团队消毒铺巾,血管穿刺,放置导管,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在三维Carto系统指导下心腔结构跃然屏幕,进行室早标测,室性早搏位于右室His旁。消融导管以30W、45°C进行消融后,室早消失,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心电图检查未见室早,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48小时室性早搏314次(0.2%),患者心悸症状也随之消失,回归正常生活。
此例手术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免除X线透视,真正实现了“零射线,绿色电生理”,将射频消融由“二维”时代转为“三维”时代,开启了“绿色电生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此技术的开展实施,给患有心律失常的人群带来福音。
室性早搏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心脏偷停”!正常人也会偶见室早,是心室组织提前收缩的现象。连续三跳以上称之为室速。正常情况下,心室细胞是心脏最晚兴奋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心室壁受损或者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时,就会产生心室肌细胞提前激动。
正常来讲,正常青年人群中偶发早搏均为良性的,不会出现严重的危害。频发室早可导致患者心慌、心悸、乏力、头晕等,长期高负荷发作可引起心肌病,心脏扩大,严重会引起心力衰竭。
专家解读: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三维标测下的射频消融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治疗复杂性心律失常,其建模精准,射线量少,手术精度高,确保了手术成功率。应用三维标测技术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在南医大四附院属首次,填补了技术空白。此例手术的成功意味着医院新技术的发展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标志着医院心内科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也标志着诊疗水平又一新高度。今后心内科还将不断开展房速、房扑、房颤、室速等其他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