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用药科普需求,组织开展好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药品科学素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南医大四附院“全国安全用药月”将开展特殊人群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本期分享妊娠期与哺乳期用药篇。
妊娠期安全用药重要性:妊娠后,孕妇因体内酶活性有部分改变,会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部分药物因代谢改变,可能发生蓄积性中毒。另外在孕早期胎儿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最好不要随意用药。但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妊娠期安全用药原则;妊娠期用药,绝对安全的治疗药物几乎没有;要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尤早期尽量避免;用药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尽可能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药物对胎儿和孕妇的危害程度。适龄女性若准备怀孕,在用药过程中要资讯医生,尽量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品。对原本有慢性病的女性,首先要使病情稳定,可以停药或通过小剂量药物控制病情后再准备怀孕。需要继续服药的病人,应在医生帮助下选择药物,决不能随意停药。
妊娠期用药注意事项:一切用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1、孕妇不要随意使用非处方药(OTC);2、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胚胎、胎儿危害小的药物;3、药物应按照最少有效剂量、最短有效疗程使用;4、尽量避免在妊娠早期用药;5、若局部用药有效,应避免全身用药;6、不用“孕、产妇禁忌”的药;7、应使用多年广泛应用于孕妇的药物;8、近临产期或分娩期用药时,要考虑药物对生产时的胎儿及出生后新生儿的影响。
妊娠各个时期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受精后1-2周: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即要么没有影响,要么导致流产。因此当你不知道是否怀孕或孕前或早早孕时期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的影响,不必因此做人工流产。受精后3-8周:此时为“致畸”敏感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而影响而致胎儿畸形,应尽量避免使用药品和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如有服药史,可在怀孕16-20周进行产前诊断时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排除胎儿畸形。孕中晚期:这一时期是胎儿的器官基本分化完成。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部分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分娩前:孕妇最后1周用药应重视,因为胎儿成为新生婴儿时,体内代谢系统不完善,不能迅速而有效地代谢药物,药物可能在婴儿体内蓄积并产生药物过量的表现。
妊娠期药品分级:目前评价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程度时,主要依据的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颁布的标准,将常用药物分为A、B、C、D、X级共五类。美国FDA妊娠药物分级标准
哺乳期用药注意原则:通常母乳中的药物含量很少超过母体用药剂量的2%。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至于对乳儿造成严重的危害,只有少数药物对乳儿有肯定的危害。在医生指导下,乳母是可以安全用药的。在使用药品时应注意下列原则:(一)用药应具有充分的指征;(二)尽量选用进入乳汁少、对乳儿影响小的药物;(三)适当调整服药与哺乳时间,一般用药时间可选在刚刚哺乳结束,距下次哺乳相隔4小时以上。避开乳母血浆中药物浓度最高峰哺乳;(四)不能证实乳母所用药物对乳儿是否安全时,应果断停乳或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更好药物;(五)乳母使用的药物若是乳儿可以使用的,可不必考虑对乳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