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全国安全用药月” | 高血压患者用药篇
发布时间:2021-11-23 来源: 浏览:250次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用药科普需求组织开展好药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药品科学素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南医大四附院“全国安全用药月”开展特殊人群安全用药知识宣传本期分享高血压患者用药篇

    1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的原则:(一)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免出现降压过快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副作用。(二)降压不宜过快,以免影响一些主要脏器的供血和功能。(三)不可频换换药,不同的降压药物降压起效时间和达峰时间各异。长效制剂的达峰时间均较慢,往往要服药一周才有降压效果,4-6周才显最大降压作用,所以要耐心,不要在此途中频繁更换药物。(四)坚持服药:当服用一段时间降压药,血压得到满意控制时,应坚持长期服用和不间断使用,更不能擅自增减或停用降压药物。以免引起反跳性血压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五)合理地联合使用降压药,以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并且减少不良反应。(六)需警惕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发生的低血压反应,若有晕厥、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平卧或及时就医。(七)合并使用其它药物时,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请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2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方法:(一)对具有长效作用(每日服1次)的药物通常主张早晨起床即服用,这样可控制清晨高血压,防止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二)对具有中效作用(每日服2次)的药物一般选择早晨及午后2小时服用,可保证24小时稳定降压,防止日间活动血压升高。(三)对具有短效作用(每日服3-4次)的药物 第一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不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最后一次一般下午18时之前服用,睡前服用降压药物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正确的方法是在睡前2小时之前服药。(四)对于缓释和控释剂型的药物不能嚼碎或压碎使用,否则无法起到长效作用。

    3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一)保持血压正常。一般血压控制值为:<140/90mmhg

伴有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控制值:<130/80mmhg。(二)学会自己检测血压(手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方法):1.测血压前,不饮酒、不喝咖啡、浓茶、不吸烟并精神放松;2.内温度适宜,安静休息5-10分钟后测量;3.清晨醒后测量血压最能反映自己的真是血压情况。测量时取坐位,一般测量上臂,身体放松,不要讲话及用力,袖带卷绑松紧要适合(袖带与手臂之间应能自由伸进一个手指头)。4.测量血压如发现血压异常,需要等待2-5分钟后再次重新测量。5.两次侧的结果在5mmhg内波动,应视为正常6.高血压患者长期测量血压,要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测量,以便对照。(三)保持体重正常,预防超重肥胖。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体重指数在20-24为理想体重,24-26为超重,>26为轻度肥胖,>28为明显肥胖。(四)保持血脂正常。(五)饮食要科学1.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 对于轻度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家族病史者,每日供给食盐应<6克(相当于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瓶盖食盐)为宜,中度高血压者,每日1-2g食盐(折合酱油5-10ml),重度高血压者,供应与予无盐膳食。除此以外,还应少吃咸菜、酱油、咸鱼、味精、豆豉酱等含钠高食品。2.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是含钙较高的食物,奶和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以上食物应该多吃。3.减少动物脂肪摄入,补充优质蛋白:提倡多吃鱼、鸡、牛肉以及大豆蛋白,少吃猪肉、香肠、排骨,尤其是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应少吃;每人每天烹饪用油应该<25克,提倡用橄榄油或菜籽油代替其它烹饪用油。主食提倡一周2-3次粗粮,如小米、玉米面、红薯等;少吃甜食、面包、蛋糕等。

4.饮食宜少量多餐,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5.禁忌浓茶、咖啡以及烟酒,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卒中等危险。(六)适量有氧运动,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项目可选择散步、快步行走、慢跑、太极拳等。(七)保证睡眠时间:每天午睡30分钟左右,夜间保证睡眠7-8小时。(八)保持心理平衡:平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突然发怒,学会自我调控缓解精神压力,提高应激能力。

图片

    4血压小常识人体血压具有典型的昼夜节律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夜晚低,白天高”:也就是说,在上午6点至8点之间血压升到第一高峰,此后血压有所降低,下午4点至6点之间再次逐渐升到第二高峰,不过其高度略比第一高峰低。此后血压趋于平稳,到凌晨2点至3点则渐次降至最低点,好像跌入了一个深谷,形成“两峰一谷”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