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高血压,中医有妙招.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人群逐渐增多。中国高血压病人有3亿多人,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高血压。血压过高可致脑出血、脑血栓,因冠状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而引起心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凡肌梗塞等严重后果,如果血压过高还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并发症,临床上因高血压而发生猝死的病例屡见不鲜。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显得尤为重要,在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过高,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中医怎么认识高血压?在中医典籍中,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但其实也是记载了高血压这种疾病的。高血压病在中医里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也是由来已久。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炎,或肾阴亏虚,阴不制阳,肝阳上亢,所致面目红赤、头晕目眩等症状。医治高血压需分清证型,高血压最常见“证型”有以下3类:1、肝阳上亢型(急脾气型)典型症状:眩晕、头痛头胀、急躁易怒、口苦、肢麻震颤、面红耳赤、失眠多梦,劳累和情绪激动后加重。中药推荐:天麻钩藤饮加减。2、痰饮中阻型(身材胖型)典型症状:头蒙如裹(头昏蒙像被布带裹住一样),容易胸闷心悸,胃部胀满、呕吐痰涎、食少多寐,大便粘腻或便秘。中药推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3、肾阴亏虚型(老年虚弱型)典型症状:眩晕、视力减退、两眼干涩、健忘、耳鸣、烦热失眠、腰膝酸软无力。中药推荐:杞菊地黄汤加减。小贴士:在临床,高血压患者的证型交互错杂,远不止上述三种类型,需要专业的中医师具体辨证后调整加减,遵医嘱用药。
常见降压茶:荷叶茶:中医实践表明,荷叶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同时,荷叶还是减脂去肥之良药。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菊花茶:苏杭一带所产的大白菊和小白菊是好的。每次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可用菊花加银花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效果显著。决明子茶: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每日数次,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效果。莲子心茶:用莲子心12克,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每日早晚各饮1次。其味甚苦,却有极好的降压调脂之效。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玉米须茶:玉米须不仅具有很好的降压之功效,而且也具有止泻、止血、利尿和养胃之疗效。泡茶饮用每天数次,每次25-30克。再次强调: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病人,治疗用药也不同。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高血压的预防:中医重视“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实际上,高血压是可以通过努力的治疗和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善而得到很好的控制,现在通过很多的降压药物能使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高血压保健小窍门1.每天走路6000步;2.回想让你高兴的事情,保持心情舒畅;3.多吃蔬菜;5.少喝含糖饮料;6.多吃水果补充钾、维生素C;7.每天喝牛奶补钙;8.少油少盐;9.一定要戒烟戒酒!
中医科:现有医生5名(包括退休返聘1名)。其中主任中医师1名、副主任中医师1名。能熟练辨证论治,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内科胃痛、反酸、便秘、头痛、中风后遗症、咳喘、心悸、失眠、水肿、汗多、肾虚,妇科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并对患者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宣教,充分发挥“治未病”的特色。先进设备:中药熏蒸治疗仪特色医疗:中药品种齐全,有中药饮片和颗粒两种剂型,可提供免费代煎、代寄等服务。中医门诊:京新院区门诊一楼:周一至周五;浦园路院区门诊二楼:周一至周六上午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