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8·19中国医师节 | 白衣执甲护佑生命,百年华诞共谱赞歌
发布时间:2021-8-19 来源: 浏览:2,228次

   

    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口罩下的医者仁心是对生命相托的全力以赴一袭白衣之下一颗仁爱济世的至诚之心倾尽毕生心血洒一腔敬业情他们为医而生生命在他们的呵护中不断创造奇迹他们身处战疫的前哨岗洒青春热血,书写奉献人生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向所有医务工作者致敬

    殷杰——与病毒赛跑的抗疫先锋” 医务部主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参加过sars,禽流感等救治工作的殷杰主任,有着丰富的抗疫防疫经验,去年发生新冠疫情之初,他就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科学防控,在出现4例确诊患者的情况下,保证了院内安全,使我院在社会防疫工作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7月从南京禄口机场传播开的疫情再次使大家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殷主任再次请缨,终日披星挂月,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做好应对处置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疫情期间,殷杰主任根据新的防疫要求修订了我院相关的制度、规范、流程;督查院内防控漏洞,及时完善制度;协调动员各科室参加集中点保障、江宁核酸采样、江北新区各街道核酸采样、方舱PCR实验室核酸检测等工作。每次安排好工作,他都心系着大家的安危,出发前,组织培训,反复叮嘱大家做好防护,经常一夜不曾合眼,每次等大家安全返回后才放心。殷主任以不忘初心、坚守医德的信念勇气与担当,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最大的力量。

    余世庆——坚守岗位书写抗疫华章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作为我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从事呼吸科工作20余年的余世庆在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曾抗击非典及禽流感的经历,在此次抗疫斗争中,他始终怀着赤忱之心,冲锋陷阵,勇往直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余世庆临危受命,即任医院新冠肺炎应急工作组,专家组副组长及南京江北新区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并被医院任命为发热门诊负责人,全身心地、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这场抗疫斗争中,曾经33天连续不回家,工作在发热门诊一线。此次南京疫情发生后,作为发热门诊负责人,余世庆责无旁贷,主动冲在抗疫一线,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放弃所有休息时间,全天24小时临战备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余世庆参与并协调落实医院发热门诊的规划设置,反复优化工作流程及感控各个环节的把关等,反复认真学习领会上级部门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防控指南等,各种抗疫相关文件精神,主持对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的规范化诊治及感控防护培训,督查落实各种规范及措施。他以身作则,24小时在岗在线,经常深入发热门诊一线,对重点怀疑病例进行影像学等资料分析及详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指导一线人员合理诊疗及处置。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余世庆说:“我将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牢记为医者的初心,全身心努力工作,为抗疫事业贡献全部力量!”他用“不忘初心”的火热誓言吹响了“助民惠民”的嘹亮号角,用坚守为群众阻断病毒传播,他是千万个逆行者中的一员,面对疫情,他们白衣为甲,用担当书写抗疫华章!

    韩飞——敬佑生命,“ “医”无反顾检验” 检测中心主管检验技师。2020年大年初一疫情爆发,韩飞那时就接触了医院第一位从武汉回来的阳性病例,处置妥当后交给疾控,2021年一月,韩飞又主动请缨奔赴河北支援抗疫工作。

721日南京突发疫情,韩飞立即参加第一批医院援助江宁医疗队,接到通知的他五点多赶到医院,给每位医疗队成员都做了核酸。次日,他休息了两个小时就回到pcr实验室,并负责对接南通和盐城医疗队核酸检测工作,通宵达旦连续工作24小时左右,疫情逐渐平稳后韩飞依然是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左右才回家,负责处理标本和报告问题。韩飞说:“这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是应该的。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相信风雨过后定有彩虹”。

    李宪江——默默无闻筑好前沿堡垒” 内分泌科主治医师。2021年春节期间,为有效防范疫情境外输入风险,李宪江和同事前往昆山中转基地参加入境人员转运工作。在中转基地,他每日对境外归宁人员进行个人信息登记、体温监测、身体状况检查、指导卫生、个人防护以及对发热等突发状况的处置,协助南京公安及交通专班组对境外归宁人员进行转运工作,做好由昆山回宁途中专班组工作人员及境外归宁人员的新冠病毒防护保障,避免境外输入新冠病毒,为守住江苏东大门,筑好“前沿堡垒”。从131-38日共37天时间,李宪江和战友们顺利转接境外归宁人员600余人次。今年7月,南京突发疫情,李宪江同志再次主动报名支援核酸采集工作,闷热的天气让防护服里的衣服能挤出汗水,但是他无怨无悔,一直坚守在检测岗位上,他在抗疫最前线用行动证明了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的初心。他总是默默无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只是做了一名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事情。”

    翟长元——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普外科主治医师。去年2月翟长元在南苑发热门诊,今年2月翟长元又奔赴昆山支援,回来后的五一假期,又参与了泰山街道新冠肺炎疫苗注射的保障工作。这次南京突发疫情,翟长元主动请缨首轮核酸筛查和第三批支援江宁队伍,在支援江宁期间,社区负责人提出需要上门为卧床不起的老人采核酸,翟长元第一个冲上前,38°C的高温酷暑,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拖着沉重的脚步,挨家挨户的上门服务。平时在科室与急诊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翟长元支援急诊工作的同时,兼顾自身甲乳外科门诊和手术工作,经常今天早晨上班,第二天晚上下班,儿子笑说“家里总是看不到爸爸”。

    徐芳——“我来就是采核酸的!”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主治医师。徐芳接到体检暂停通知后,得知门诊和核酸采集缺人,立即将中心工作人员分工。724日深夜11点接到医务部电话,需要第二天8点到社区采核酸,她立即主动报名且动员科室其他成员。作为采集组组长,第二天凌晨5点赶到医院,简短培训后立即召集小组成员,领取物资,联系社区负责人......工作有条不紊,准时准点到达社区开展工作。81日晚8点,医院紧急召集100人到江宁采核酸,还在社区核酸采集点的徐芳主任再次立即报名,来不及准备就和大部队一起当晚9点赶往江宁。在江宁采集点领队担心她年长且气温又高,想换她下来,但她坚决不同意:“我来就是采核酸的!”疫情尚存,防控不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普通医务人员,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担当。

    李弘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以“爱心、细心、耐心”对待病患,实实在在开展临床医疗活动,为病患提供优质适宜的医疗服务,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积极支持配合上级部门的调派任务,克服人手少,工作重的困难,主动承担起抽调人员相关工作,放弃春节休假,连续工作45天。在此次南京突发疫情的防控中,第一时间参加党员突击队,多次担任核酸采集小组组长,在小组工作期间,即使面对酷热天气,也不忘关心照顾同事,承担起最艰苦的采集时段,为减轻他人负担,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

    王群——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疫情当前,为了守护南京市民的生命健康,作为隔离点抗疫小分队一员的王群,凌晨6点接到电话就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中。凌晨一点,隔离点迎来了江宁区296名隔离人员。王群和队友不眠不休36小时把所有人员信息统计完整,并梳理出基础疾病人员,作为重点健康观察对象,当天下午她为每位隔离人员及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次核酸检测。隔离点的工作虽繁忙、琐碎,但王群有条不紊,不畏艰苦,没有一句抱怨,因为她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病毒!

    李秋霞——感谢有你,共担风雨”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老医务工作者,李秋霞深感责任重大,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参战,并担当了核酸采集组长。深夜接到通知,凌晨天刚亮,甚至顾不上给年老体弱准备住院的老母亲办手续,迅速赶到医院。她带领全组人员奔赴指定采集点开始了连续28小时的战斗。35°C的高温,她穿着密不透风全套防护服,坐在炎炎烈日下,连续工作6小时,为了不影响工作,都不敢喝水,尽管全身汗水湿透,严重脱水,心慌、胸闷、恶心,但透过沾满水珠的防护面罩,看到每一位虽素不相识,但做完咽拭子都会真心说一句:“谢谢,你辛苦了!”的群众,李秋霞顿时感觉到幸福和肩上的责任。她日夜奋战,完成核酸采集任务,为美丽的南京城战胜新冠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曹正安——爱岗敬业,医德高尚” 耳鼻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在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曹正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主动积极投身到核酸采集一线,进工厂,下社区,入学校。不忘初心,急病人所急。疫情期间,一名黄码患者被鱼刺卡喉,疼痛难忍,曹正安接到电话后没有迟疑,深夜11点多及时赶到医院,在做好防护情况下顺利帮患者取出鱼刺,患者满怀感激之情还特意送来了锦旗。

    宋永福——用生命守护生命” 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面对突然来临的疫情,宋永福总是冲在最前面,接到上级下达紧急支援任务的时候,第一时间组织科室人员和外科支部党员积极报名参加支援一线核酸采样工作。他就是我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一名平凡又不平凡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名爱岗敬业的外科支部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宋永福不仅需要协调安排核酸报名工作,并且亲自报名参加一线核酸采样工作,到达采样现场后,他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换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炎热的室外连续工作8小时,甚至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吃。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全身,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到医院,因为还需要继续查看病区内的住院患者及手术患者的情况。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可他却是女儿最挂念的人,女儿总是用绘画来描述自己可爱的父亲,并赠与他一个可爱的外号——宋大白!神经外科的特点就是急诊手术多、手术风险高,在这个特殊时期,既要符合防疫要求,又要确保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给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做为科室负责人,宋永福经常半夜加班参与急诊手术,通宵达旦,白天还要继续查房、出门诊。但是他却无怨无悔,他总是嘴角微微一笑,说:“患者至上,我们再辛苦都是应该的!”

    尚玉龙——“纵有疾风起,与君共担之” 普外科主任医师。南京发生疫情以来,尚玉龙积极在医院全员核酸检测中多次主动报名,随处可见他奔赴前线身影。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中,作为组长和其他同事至盘城新居街道核酸检测,从早晨630开始,中间仅抽空吃中饭和晚饭,便继续顶着高温和汗湿的衣服,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从不说一句累,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第二天继续对居民行核酸检测,并圆满完成任务当日夜间,一位黄码患者突发疾病,需急诊手术,得知消息的他不顾疲劳,立即至手术室,在无法开空调和通风情况下,穿上无菌防护服、隔离衣,带防护面屏,很快汗水湿透防护服里衣服,靠近眼部面屏因头部出汗影响而模糊,只能仰头看显示器,克服困难,安全为患者施行了手术。穿上防护服就是最勇敢的战士,纵有疾风起,与君共担之。

    穆红——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病理科副主任主管病理技师。披上白衣已三十余载,穆红始终如一保持着一份救死扶伤的信念和对职业永恒的热爱,面对汹涌而至的新冠疫情,没有退缩,第一时间积极应战。725日凌晨,穆红接到“关于江北新区第二轮核酸采样工作的紧急通知”,没有丝毫犹豫,她立即向医务部报名参加。清晨5:30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穆老师,核酸采集一班有16:00赶不来,您能马上来院替补吗”?丢下电话,匆忙梳洗 ,立即赶往医院,是职业的担当与责任感让穆红必须这样做。江北新区第二轮,第三轮全员核酸采样;浦镇车辆厂的员工集体核酸采样;同心抗疫,两次出征江宁奔赴一线进行核酸采样。一身身汗水,一道道压痕,为南京这座城市甘心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的职业担当”。

    李辉军——扛下责任,守护这座城” 内科副主任医师。729日下午,李辉军接到医院通知,带队奔赴长江之舟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进行医疗保障救护工作。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第一时间赶到了酒店,迅速开始准备工作,直到凌晨4点才合眼,5点半又匆匆爬了起来,开始迎接江宁隔离人员入住。酒店一天就入住了将近500名隔离人员,每天要进行核酸采集、健康信息的完善、中药发放,还有100多名工作人员核酸采集,各种表格上报,建立台账等,还要迎接上级部门检查、督查及指导,协调和其他工作组的工作对接。任务非常繁重、艰巨,责任重大。刚去的前三天他总共只睡了5小时,两眼布满了血丝。但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以身作则,虽然苦点、累点,都觉得一切值得,扛下责任,守护这座城。

    杨莉——“我们会把最危险的事留给自己” 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主任检验技师。杨莉作为检验检测中心的一员,得知南京发生疫情的瞬间,她就想到,核酸检测实验室标本量肯定会急剧增加,她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奔赴实验室投入工作。在疫情发生的前几天,由于标本量激增,她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没休息。医院广泛招募志愿者,她主动细心地为志愿者做培训,有些志愿者担心有生物安全方面的隐患,但她却说:“我们会把最危险的事留给自己”。这简短的一句话,深深的感动了志愿者们,也体现了医务人员在紧急关头的职业情怀。不仅如此,杨莉作为江北新区检验方面的专家,还参与江北新区卫民局对辖区内各家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及方舱实验室进行督导,规范实验室人员的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守望相助,坚守一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用仁心诠释大爱,全力以赴,夺取疫情防控狙击战。

    郭珊——“争分夺秒,为生命续航” 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郭珊一直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并主攻妇产科超声方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疫情当前,使命在肩,南医大四附院发出紧急召集核酸采集突击队的第一时刻,刚刚上了夜班的郭珊虽然显得有些疲惫,但她知道,身为共产党员的她,现在应该为南京承载起更多的责任。 “老公,我马上去参加核酸采集任务了,正好我下夜班,你在医院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打过电话就立即跟随医院的第一批大部队,成立采集小组,开始了连续48小时轮班的核酸检测工作。郭珊紧锣密鼓,夜以继日地与同事在前线“奋战”。生命的守护,需要争分夺秒,与时间和疫情赛跑,全市人民核酸采集刻不容缓,此刻,她知道,百姓需要我们,南京需要我们,累点热点没什么,就这样她抓紧时间跟着队员们认真地为社区居民采集核酸,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这一刻的爱是温和的,炙热的。

    王春——一句誓言,一生坚守” 骨科主治医师。既是医生,也是战士,召之能战,战之能胜。721日早上接到通知,紧急支援江宁核酸采集,王春没有丝毫犹豫,直奔集合点。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侯,必须上。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能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淳化街道某临时室外采集点,即使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王春仍始终有序地开展工作,工作结束已是凌晨。725日第二轮核酸采集,凌晨五点集合,再次出征;81日开始驻点南苑发热门诊,始终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王春丝毫不敢松懈,细心筛查,不放过一个疑似患者。不断挑战、坚守至今。

    周建刚——牢记使命,医者仁心”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全市人民开展全员核酸检测,900多万人口,要进行3-6轮全员核酸检测,巨大的标本量给医院方舱实验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726日晚22时,周建刚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刚躺下,急促的电话突然响起:“我院方舱实验室现有一批来自江宁及全市各区约1万多份标本,需要紧急完成检测任务,急需支援”。接到电话,周建刚立即从床上弹起,迅速穿好衣服,赶到医院,穿上防护服,走进标本室进行工作,紧张的工作持续到凌晨4点半才结束,紧接着连续每日核酸检测,因为方舱实验室标本量巨大,医院专门成立了方舱支援小组,作为其中一员,日以续夜进奋战在一线,进行标本分拣、上架、标号等任务,确保每一份标本都能得到及时的检测,取得结果,为打赢阻击新冠肺炎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单云霞——生命之托,健康所系” 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师。去年新冠疫情发生时单云霞还在120工作,当时她就积极参与到新冠疑似病人及发热病人的转运诊治工作中。她的爱人又于今年3月参加援藏工作,但她在繁忙之中依然没有忘记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经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参与新冠疫苗接种的医疗保障,从无怨言。今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新冠疫情爆发后,单云霞积极响应医院支援江宁全员核酸检测的号召,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参加支援工作,723日参加京新院区的核酸采集。727日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体检工作暂停后,她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冠疫情防控中。从729日至今,她不是在核酸采集一线,就是在疫苗接种保障的现场,每次采集核酸样本近千份,有时核酸采集完还继续充当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经常到家时已是夜深人静。令她比较难忘的是在澳林广场的核酸采集,顶着35℃以上的高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背,但是她无所畏惧,直到凌晨两点才结束工作。87日接到了医院第三批参加支援江宁核酸检测人员的通知,再次出发,奔赴一线。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女儿也参加了核酸采集志愿者服务工作,践行了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即使工作劳累,但她始终无怨无悔,也许这就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为了人民的健康而默默奉献的初心。

    金欣——白衣天使,健康的保卫神” 急诊医学科医师。金欣作为急诊医学科的一名医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投身于疫情防控支援工作,积极主动参与社区集中核酸检测、新冠疫苗的保障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任务,金欣勇往前行没有半点退缩,奔赴明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泰山街道沧波门社区服务中心等地完成核酸采集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徐健——不忘初心永传承” 普外科医师。作为共产党员,徐健自去年12月开始主动支援南苑区的发热门诊工作,仔细认真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确保百分百安全、不漏诊。春节期间又积极投身核酸采样登记工作,即使每天要询问上百次,嗓子已沙哑,但依然保持耐心,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当国家全面开展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时候,二话不说,立刻又响应医院的号召,参与到疫苗接种问诊以及保障工作中去。富士康接种点、泰山街道接种点、蓝海雅苑接种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今年7月,随着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标本的登记编号工作压力骤增。当夜里接到电话询问是否能够支援时,立马放下电话,毫不犹豫奔赴“战场”。经过连续一周的奋战,处理了包含了高风险区在内的上万份标本,圆满完成任务。他说,疫情当前,作为一位医生,一位共产党员,要把自己化作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搬!

    王冠南——生生不息,后浪奔腾” 呼吸内科医师。王冠南作为呼吸内科的一名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南苑区隔离病房、预检分诊及新冠疫苗保障等工作。在隔离病房工作的时间,高温酷暑,烈日当头,他的汗水浸湿双手,迷了双眼,就这样盯着烈日高阳滴水未进,单枪匹马连续工作数小时。在疫苗保障的200多个小时中,也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不良反应,对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处置有了更深的体会,他通过不断的培训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生生不息,后浪奔腾,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邵冬冬——秉持医风,勇担重任” 急诊医学科医师。725日凌晨,邵冬冬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清晨5点在医院集合,伴随着清晨的缕缕阳光,抵达南汽公司采集点,外面已排起了数百米长的队伍,没有丝毫休息,穿上防护服便投入到工作中。从日出到日落,从清晨到黑夜,用专业和敬业,坚守在抗疫前线。730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核酸采集的对象是居家隔离人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反复穿脱防护服,即使顶着30多度的烈日,穿梭在不同小区间,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解除隔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8121点,邵冬冬一如既往地跟随医院检测队,踏上了前往江宁采核酸的道路,第一天便完成两万三千人次的采集任务。88日再次响应医院号召,在江宁继续进行采集工作,不畏艰险,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封佳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普外科医师。去年刚毕业、11月入职的封佳曦,今年6月份开始积极参加江北新区新冠疫苗接种问诊,保障工作,疫情爆发后,主动报名参与江北新区第一轮核酸采集,支援江宁区第四轮核酸采集,衣服湿透了能拧出水,戴着橡胶手套的双手已经发白,但这些都没有让他退缩,尽管辛苦,他仍然积极参与协助检验科分拣核算样本,经常深夜工作至第二天清晨以保证6小时内出具结果。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他始终牢记母校教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点点萤光汇成人间星河这些只是抗疫战场上涌现的无数白衣逆行者的缩影以爱之名,并肩战疫向这群最可爱的人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祝愿所有医务人员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