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发布时间:2021-6-3 来源: 浏览:220次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切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全院进一步走深走实,202161日上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开展了“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场教学”活动。医院领导班子、党委委员、党员代表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既是一个记忆之所也是一个和平场馆每一位刚踏进纪念馆的参观者,都被入口处的雕塑群所震撼。最高的雕塑名为《家破人亡》,高达12.13米,寓意着19371213日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紧随其后的《逃难》系列群雕,再现了当年南京人民有家不能回、被迫逃难的情景。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心灵的撞击。黑色的灾难之墙上刻有中、德、韩、西班牙等11种文字的“遇难者300000”。旁边十字架型的标志碑上面刻有一排阿拉伯数字“1937.12.13---1938.1”,这是南京大屠杀的六周时间。标志碑下铺着一层层碎石,意味着纪念馆是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之上的。与十字架对应的是一个巨大铜钟——和平之钟,镌刻着“敲世纪警钟,祈世界和平”,提醒着每一名中国人勿忘国耻,兴我中华。集会广场中间的公祭鼎,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馆通过照片、视频、出土的物证、遇难人员遗骨、侵华日军回忆录等方式,再现了当时黑暗的历史,日军的暴行。走进展厅,有一个12秒流星和水滴声音的设计,它象征着南京大屠杀期间,每隔12秒就有一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屏幕上缓缓出现又消失的,就是当时死难者的姓名。这是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的真实惨状和写照。大家认真倾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表达着对遇难者同胞们的缅怀之情。“我们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

《为什么是她——张纯如与<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专题展以丰富的实物和全息数字技术,再现了张纯如美丽的形象,彰显了她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捍卫正义与和平的精神。看过展览后,大家得出了“为什么是她”的答案,也都在心里说:“我也可以成为她,我也可以用一个人的力量做一些事情。”“请你务必、务必、务必相信一个人的力量。一个人可以令世界大为改观。……你是一个人,你可以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活。志存高远。不要限制住你的目光,永远不要放弃你的梦想或理念……”——张纯如

“三个必胜”主题展馆由序厅、侵略者的罪行、不屈的抗争、法西斯的投降、正义的审判、争取持久和平六部分构成。展馆主题为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中国战区反法西斯胜利暨审判日本战犯史实展。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等都对历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阐述。

走出展馆,沿台阶拾级而上,一条长40米、宽1.6米的铜版路映入眼帘,这是由222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重要证人的脚印铜板,以及178块光铜板相间铺设而成的道路。222个脚印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每一个都是永不磨灭的印记。铜版路直通向300000死难同胞纪念墙。这面镌刻着部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的“哭墙”,由灰白色花岗岩垒砌而成,墙体上留有不规则的石洞,透出绿色和光亮,寓意对生命的企盼和渴望。来到万人坑——遇难同胞遗骸陈列区,大家心中充满悲痛之情,纷纷向遇难者们默哀。通高30米的“和平女神”像,寓意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雕塑的底座共有九级台阶,祈愿人类走向持久和平。

回溯苦难的历史反思,也是矢志复兴的精神检阅,回放昨日的屈辱和苦难,也凝聚此刻的责任与使命,更召唤未来的和平与富强。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不应该被忘记,也不能被忘记。此次现场教学活动,形式新颖,主题明确,让大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思想上接受了教育,精神上受到了鼓舞——最深的缅怀是弘扬,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四附院人定将自强不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工作中坚定履职尽责的“主心骨”,筑牢做好医院各项工作的“压舱石”,把准医院未来发展的“导航仪”,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在加快建设“高端、精致、知名、国际化研究型”医院的征程上破浪前行,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