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9日的夜晚,时间过得一如既往。如果没什么意外,忙碌了一整天的南京浦口医院急诊室将随着城市的入睡而安静下来,并能在缓慢的节奏中迎接第二日清晨的到来。
23:30,急诊内科的门被敲开了,一名中年男子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只见他双手按着胸口,脸上的表情极度痛苦。正在值班的急诊科胡东东医生立马警惕起来,将病人安置在了抢救室的床上,详细询问病史。当听到病人主诉胸痛超过半个小时时,胡医生的眉头皱在了一起,立刻下医嘱查血查心肌酶查肌钙蛋白查心电图。值班护士孙怀梅反应迅速,动作熟练,很快抽好血并通知心电图医生,这时的时间是23:45。几分钟后,心电图医生赶到,查心电图发现异常,告知值班医生。胡医生深吸一口气,再次确定了一遍,明确极有可能是心梗后,下医嘱开药,告知家属心梗的凶险,解释我们医院技术的局限,建议转上级医院进行有效治疗。今年我院急诊科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痛中心建立网络医院,通过微信与上级医院信息实时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所以,与患方沟通,可以选择将病人转入该院。
23:55,病人忽然意识丧失,面色发紫,心电监护显示病人出现室颤。抢救室的气氛陡然紧张,三名医护人员忙而不乱、分工合作,胸外心脏按压、准备除颤仪、拿药、喊备班护士,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很快,备班护士聂盈盈及时赶到。抢救室迅速组成了一支四人临时抢救小组。
23:57,进行第一次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复律无效…
00:00,进行第二次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复律无效…
00:02,进行第三次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复律还是无效…
这时大家的心都像被用力提着,抢救室的气氛降至了冰点。因为他们都清楚室颤的可怕。如果心律不能转复,别说转院,保住病人的生命也都是天方夜谭。
虽然担心,但抢救工作依旧在继续。
00:04,进行第四次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复律依旧无效…
00:05,进行第五次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心律终于在这一刻转复。大家都暗暗松了口气。
病人的家属陆续赶来,胡医生继续跟家属沟通,交待病情。强调转院的不可动摇,说明转院途中存在的风险,并与中大医院心内科专家取得联系,做好接诊工作。通知家属拨打120联系救护车。
00:15,病人跟家人谈完话,心情一放松,心电监护的警报又尖锐的响起来,病人的心脏又室颤了。进行第六次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心律转复。病人的药输上了,药物开始慢慢发挥作用。
00:20,病人再发室颤,进行第七次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复律失败…
00:21,进行第八次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心律再次转复。这一次病人的情况明显好很多,恢复了意识,能清楚的回答医生的问题。在此期间救护车赶到了,只等病人情况稳定就立即转院。病人还想找家人再说些什么,大家异口同声:你给我撑着,有话以后再说。
00:42,病人病情稳定,药物效果明显。送上救护车,转往上级医院。送走了病人,大家紧绷的神经都松懈了下来,两位护士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湿透了。所有人都还呆在抢救室,等待着来自中大医院的消息,希望一路平安,手术顺利。
01:00,中大医院传来消息,接到病人,直接送进介入室。
01:20,又传来消息,病人堵塞的血管被打通了,手术成功。抢救室一片沸腾…
关于医生的职业道德,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说法。上学时我们背的是医学生誓词;西方人推崇的是希波克拉底誓词;还有流传的“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然而这么多年走来,在我心中推崇备至的始终还是那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