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口医院有一个科室,常常需要应对突发事件,风险性高。在这个科室工作的人,24小时头脑里都要紧绷着一根弦,因为他们是站在生命的风口浪尖上的“战士”。这个科室就是急诊科,而这群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的“战士”就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新年伊始,由于流感爆发,我院急诊科的接诊量高达平日的两三倍,总所周知,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急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抢救一个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全力的投入,面对每天激增的患者,很多医护人员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投入到高强度的工作中。
急诊科主任胡东东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科人做了表率,在患者就诊高峰时段有他在,凌晨夜班医生忙不过来时又是他及时出现,他是急诊科的主心骨,科里同事都不会忘记有次一个哮喘急性发作的孕妇因缺氧送来抢救,望着口唇紫绀的孕妇,让麻醉师下来插管时间上不允许,胡主任没有一丝犹豫拿起喉镜操作起来,及时为患者开放了气道,当妇产科医生检查后确认胎儿无任何异常时,在场的所用人都松下了一口气。胡主任用他精湛的医术成全了一家家的团圆,可他在父亲生病住院时却没能在病床前陪伴一小会儿、早出晚归的他与儿子几天见不上一面,为人子为人父的他面对这种遗憾只是一笑置之,他说:“在这种非常时期,就不能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了,我的首要任务是让患者及时看上病,工作能够运转开来。”
其实在急诊科有很多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在岗的医护人员:被醉酒者打伤的王月龙医生还未完全康复就从家中赶来上班:护士聂盈盈的孩子只有8个月还在哺乳期,得知夜班人手不足时,主动和护士长要求提前进入倒班行列;怀孕9个月的孙怀梅面对流感,做好防护后依然承担着分诊的任务;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各班护士都是把患者处理好为前提,毫无怨言地延时下班……
茨巴尔说过:“应当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对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而言他们做到了,一场场生死时速的抢救换回了一颗颗心脏的跳动、一次次步履匆匆的诊治换来了解除病痛后的一张张笑脸。他们是患者生命里的一缕阳光,即使在这个多年不遇的寒冬,有他们在,也是温暖的。